本站訊 從長江之畔到漢水之濱,一項服務國家水網建設、促進區域生態修復與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戰略性工程——南水北調中線引江補漢工程,正在穩步推進。 作為項目法人,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江漢水網建設開發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江漢水網公司”)深入踐行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理念,致力于打造南水北調后續工程綠色生態標桿,繪就人水和諧的壯美畫卷。 系統布局生態工程 江漢水網公司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,將“安全、精品、綠色、智慧、陽光”目標貫穿全過程。在項目規劃與設計階段,高度重視生態評估與保護設計,針對水源區、輸水沿線和受水區等不同區段的生態特點,系統制定環境保護策略。在施工過程中,嚴格落實生態環保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、同時施工、同時投產的“三同時”制度,全面推進水、氣、聲、生態修復與水土保持措施落地。通過全線配套高效一體化污水處理系統,實現日處理廢污水30.5萬立方米,處理率達100%;規范堆存及利用表土超過70萬立方米,為后期生態復綠提供資源保障。 
14號平洞隧洞廢水處理系統 江漢水網公司積極推動技術創新,組織開展生態環境保護競賽和綠色低碳“四新”技術應用活動,激發參建單位參與環保實踐的積極性。在多個施工標段,新技術、新工藝生態效益顯著。例如在部分平洞工程中,采用植被生態混凝土和自動化滴灌技術,實現了高陡邊坡快速復綠,有效控制水土流失;在預制管片廠,通過自建LNG清潔能源站、實施雨污分流和生產廢水循環利用,大幅降低碳排放與環境負荷;隧洞施工廢水通過專利技術FCP工藝,實現自動化處理與回用,提升了資源利用率。 打造綠色生態標桿 圍繞“擴綠增美、護綠增質、活綠增效”目標,江漢水網公司扎實推進沿線綠美生態示范項目建設,持續改善職工生產生活環境。 辦公生活區融合江南建筑風格與綠色低碳理念,廣泛采用透水鋪裝、太陽能照明、空氣能熱水和雨污分流系統,配套建設文化運動場所與綠化景觀,打造人文、綠色、標準、運動“四型營地”。 施工生產區推行標準化與生態化統一布局,創新實施產業工人一站式服務,建設“花園式”綠色廢水處理站和休閑區域,實現清潔生產與美觀環境并行。棄渣場實行場長負責制,采取分區作業、無塵運輸、邊坡復綠等綜合措施,實現有序取棄與生態修復同步推進。 
3號平洞施工區 
19號平洞施工區 隨著工程建設不斷推進,江漢水網公司持續強化與主管部門、地方政府、科研機構及社會各界的溝通協作,共同探索大型水利工程綠色建設新路徑。依托數字孿生、視頻監控等信息化手段,對環保風險點和關鍵環節實時監測、長效跟蹤,確保各項措施有效落實。通過建立環保“三色”評價機制、開展“生態典范”棄渣場創建及勞動競賽等活動,推動生態資源與文化資源深度融合,為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注入綠色動力。 未來,江漢水網公司將堅定走生態優先、綠色發展之路,以更高標準、更實舉措建設綠色生態工程,繪就人水和諧新圖景。
|